利用大蘭山旅遊資源打造蘭州旅遊靚麗新風景
原標題:利用大蘭山旅遊資源打造蘭州旅遊靚麗新風景

蘭山三台閣 資料照片
中國四方集運查詢香港電話網1月15日訊 據蘭州日報報道 在“兩會”期間,為提升大蘭山生態旅遊資源,推進蘭州文化旅遊強市戰略,政協委員齊新龍和蘇俊海聯名向大會提交了《關於提升蘭山生態旅遊資源優勢的提案》,針對目前蘭山建設中存在的問題,建議從分片建設生態種植示範區、挖掘蘭山文化內涵打造旅遊品牌、加大人文景觀提升改造項目入手,精心打造大蘭山生態資源,延續厚重的文化旅遊歷史,使其成為我市靚麗風景線。
近年來,我市以山水城市建設為主線,打造大蘭山生態資源,延續其厚重的文化旅遊歷史,深挖生態遊資源優勢,持續加大綠化和造林力度,用青山綠水換取金山銀山,形成花香果園成片,綠色成帶,構築起大蘭山“生態屏障”。但蘭山建設還存在不少問題,比如綠化覆蓋還不夠高,文化內涵挖掘還不充分,上下山道路還不夠暢通,旅遊潛力還需進一步挖掘提升,新建項目和自然生態不夠和諧。
“蘭山不僅是我市第一高峯,也是市區正南面天然屏障,加大蘭山生態環境建設,其功能和作用不言而喻。”對此,政協委員齊新龍和蘇俊海聯名建議,蘭山生態提升建設,實行分片建設生態種植示範區,選擇耐寒植物,形成大面積生態綠化帶,將保護圈建設成為以改善城市環境面貌,調節小氣候,形成綠色網生態保護圈,讓人們感受“春賞花、夏耕耘、秋摘果”的無窮樂趣,大力推進蘭山綠化精品建設。
蘭山上聚集不少文化資源,包括半山馬家窯、仰韶文化遺址、清代軍事防衞古墩台、解放蘭州戰役遺址營盤嶺、蘭山煙雨等等, 挖掘蘭山旅遊文化內涵,需注重人與自然的和諧,人文景觀與原生態的互補,充分利用好山、森林和古蹟遺址,營造良好生態旅遊環境,在自然資源中融入民風民俗,做好鄉村民宿、民族風情和鄉土文章,開發具有區域特色、與新農村建設相協調、具有品牌效應的蘭山旅遊品牌。
對蘭山的提升改造和新建項目,要注重規劃和設計風格充分論證,建設上儘量不破壞原有自然景觀。設計富有生態化、藝術化和科學化,風格要體現人與自然的和諧,建築風格與綠化生態、地形地貌、人文景觀相協調。與此同時,充分利用我市文化旅遊資源,通過招商引入大資金大項目、先進營銷手段和旅遊龍頭產品,深度挖掘蘭山旅遊資源,打造休閒度假、觀光避暑、餐飲娛樂為一體的蘭山觀光休閒遊。
此外,加大上蘭山的道路建設。在每年夏秋旅遊旺季,上午沿着伏龍坪上山堵車嚴重,晚上從蘭山下山堵車依然嚴重,致使節假日廣大市民遊客休閒、娛樂上山怕堵車而不敢上蘭山,建議政府在拓建提升伏直公路的基礎上,對綠色市場以東上蘭山的道路提升改造,引導人們從東面上下蘭山,保證上下蘭山的道路暢通。
蘭州日報社全媒體首席記者 楊晟途
相關新聞
- 2021-01-15委員建言:加大外向開放性人才隊伍建設 助力蘭州經濟社會發展
- 2021-01-15政協委員孔英:在城區推廣城市建築立體綠化
- 2021-01-15民盟蘭州市委員會:提升“互聯網+” 助推政務服務
- 2021-01-15蘭州市十六屆人大五次會議舉行旁聽人員座談會
精彩推薦
關注我們



